足球直播360,足球现场直播

洪水中的“破锣嗓”筑起生命屏障
2025-08-06???11时03分 浏览次数:

本网讯(记者娄丽双)“村里的主路早通了,但通往各个小组的路还没弄出来,得赶紧张罗着修一下,走车方便点。”8月4日,忙完安置点的事儿,兴隆县六道河镇六道沟村党支部书记商桂福赶回村里,和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作人员沟通修路的重点。虽然这两天有所恢复,但他的嗓子还处于沙哑状态。

暴雨过后的兴隆县,一群声音嘶哑的身影仍在奔忙,他们用近乎失声的代价,在抢险救灾一线筑起守护生命的堤坝。

7月27日接到预警后,商桂福顾不上还在医院做手术的儿子,第一时间赶回村里,挨家挨户提醒。洪水发生后,他更是顶着暴雨洪流,一户户敲门,带着村民避险转移。“我们村党支部书记64岁了,还在洪水发生后背出了4位老人,保证了他们的安全。”村民商桂洋说,在商桂福的带领下,六道沟村明子沟片区没有一人伤亡。

灾情发生后,村里断水断电,道路不通,商桂福想方设法和外界取得联系,张罗物资,安置村民。“顾不上休息,也着急。”嗓子哑了好几天,他却总是这样说,“村民商桂洋他们从村外蹚水送物资,倪连增76岁了还跟着挨家叫人,我这哑了嗓子算点啥!”正说着,一辆挖掘机由远及近,商桂福走上前:“师傅,咱们先修这,那边住的人多!”声音不高,却像一颗石子投进水里,在村民心里荡开踏实的涟漪。

在六道河镇政府旁的防汛物资转运点,勾善勇正踮脚朝远处货车挥手,喉咙里挤出一声沙哑的招呼:“这边,卸这边!”声音像被水泡过的砂纸,粗粝得让人揪心。可谁能想到,这位兴隆县发改局的干部,几天前还是个声如洪钟的汉子。

“原来勾大哥在单位开会讲话,后排都能听得清清楚楚!”同事马永斌蹲在一旁整理物资清单,忍不住插了句,“现在你听听,说几个字就得咳嗽两声,这都是熬出来的。”勾善勇摆摆手,喉结上下滚动着咽了口唾沫,哑着嗓子解释:“7月29日早上6点接的电话,让我管物资调配。本来能在后方打电话协调,可想着镇上人手不够,我跟同事咬咬牙,直接扎到仓库来了。”

刚来的那两天,手机信号时断时续,最忙的时候他手里的电话就没放下过。“喂?物资到哪了?”“村里急缺药品,优先送!”一句话常常要对着听筒喊三四遍,对方才能听清。有次协调运送饮用水,他站在仓库门口对着对讲机喊了十几分钟,挂了机才发现,嗓子已经又肿又烫,像含着块烧红的炭。

“29日忙到30日凌晨3点,实在撑不住了,就将四把椅子拼在一起,眯了一个多钟头。”勾善勇咳嗽两声,声音更低了,“前四天加起来,没睡够6小时,怕耽误事啊!一边吃着润喉片,一边用盐水漱口,就盼着嗓子能争点儿气。”

仓库墙角的登记本上,密密麻麻记着物资来去:截至8月4日,100吨物资从这里流动,60吨已送到村民和抢险人员手中。饮用水、感冒药、手电筒、卫生纸……每一样都经他沙哑的嗓子确认、调配,再送到最需要的地方。

在兴隆第二中学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,负责人李洋毅给老人递热水时,那句“慢点喝”沙哑得几乎听不清,可眼神里的关切明明白白;在小关门村道路抢修现场协调指挥的兴隆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马中秋指挥铲车,吼出的“往左点”虽不洪亮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;罗圈厂村村干部杨超群给受灾群众分发物资,问“够不够”,沙哑的声音里裹着暖意……

这些沙哑的嗓子,曾在洪水里喊过“快躲开”,曾在物资车前数过“一、二、三”,曾在安置点里劝过“别担心”。他们的嗓音或许不再清亮,却像一束束微光,在灾后的土地上攒成火炬,照亮了百姓的心。

分享到微信X

用微信“扫一扫”,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,
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